早在2014年,中國就開始建設「社會信用評分機制」,24小時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,包含網路言論、政治立場、經濟狀況等,皆一絲不漏地被中國政府掌握。

中國政府宣稱此機制的目的是維持社會經濟安定、避免人民行為偏差,但這些評分機制卻充分顯示對人民徹底的思想言論控制,人民只能別無選擇的活在那些根據中國政府偏好所訂定的標準中,生活的目標也轉變為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評分,中國政府利用這樣的系統進行權利操縱,在政治獨裁下,人民的自由與權利則淪為犧牲品。

 

用「自由」換來的「信用」

信用評分機制影響生活許多層面,信用評分過低,有可能找不到工作,無法搭乘交通運輸工具、無法買車買房,嚴重則會使你無法出境,甚至,你的分數會連帶影響到自己子女的分數,中國政府透過「連坐法」使人民更為順從。利用對高評分的人民獎勵、低評分的人民處罰,制約社會上一切的可能性,此系統根本沒有所謂「標準」可言,在極權統治下,甚至沒有談論「標準」的意義。

社會信用評分機制的基本概念讓我聯想到馬斯洛的需求理論,若人民最底層的生理與安全需求都未能受到保障,這些需求甚至會跟著每日的信用分數浮動,個人最基本的需求都有游移邊緣的可能,那又何來進一步談論社會需求、自我實現呢?此外,評分高低代表相對的生活品質,同時也代表一個人的服從程度,這也可能於未來形成社會上評分族群的劃分,成為除了金錢、社會地位、名聲以外,政府強制貼在你身上的標籤,若是想求生存就得照著政府的遊戲方式,幫自己提升分數。

若人民的生活目標皆為提高信用評分,無暇去關注社會上的其他事情,那麼就剛好達成中國政府的目的,人民一輩子聽話玩著信用評分的遊戲,與外界所有不利的資訊斷去聯繫,活在中國政府打造的情境度過一生。

 

評分控制思想行為,人民猶如魁儡

社會信用評分機制為一種思想控制,此種手法並非一夕之間奏效,而是經年累月的滲透至人民的思想當中,非但影響日常生活行為,甚至會內化影響個體思維。當一個社會中,人民的行為都是經由管理形成的,就如同批次產出的機器,失去身為人的主體性,在政府設立的標準下,也有可能呈現思想的一致性,沒有選擇地活在一個被打造出的社會中,無法接觸到外界的資訊。

在政府訂定的標準下,人民上街為了自己的權利發聲,卻伴隨著十足的風險,你的一舉一動不僅會影響自身信用,甚至也會拉低親朋好友的信用評分,人民會願意冒著這些風險去爭取自己權利跟自由嗎?在整個社會牽動人民追求穩定、自保的社會下,人民還會對於「權利」跟「自由」產生意識嗎?

 

中國再出擊,預計三年內於引進香港?

近日反送中事件延燒,中國政府隨即發布有關「粵港澳大灣區」建設的計劃和發展綱要,其中內容則包含預計在2020年前完成港澳地區社會信用評分機制的建設,讓人猜測在反送中事件後,中國政府或許想要加速並強化對港澳地區人民的管制,一國兩制名存實亡,中國政權的意圖,正踐踏著無數渴望自由的靈魂;除此之外,由於《逃犯條例》宣告失敗後,中國顏面盡失,因此可能想藉此將系統作為一種「馴化」、「懲罰」來表示中國政府在香港依然有不可違逆的權利,即便《逃犯條例》無法通過,中國依然透過其他方式來警告、打壓和掌控香港。

儘管香港政府已聲明強調社會信用評分機制並不會於香港進行,但在中國架設的地方信用網站欄顯示著香港、澳門,甚至也出現了臺灣,網站還在架設中,正如同這場現代科技的資訊戰正在持續蔓延般,極權政府已經一腳踏上民主土地,近期新疆集中營、反送中、信用評分等新聞都成為一種警訊,喚起臺灣、香港人民的意識,並使人民更加明白民主、自由和權利的價值及重要性。

 

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,中國政府的極權之手逐漸遮蔽住民主的天空,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,越來越多人民願意挺身而出,為自己、為社會、為民主發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普通生物名潔希 的頭像
    普通生物名潔希

    潔希日常 | 個體成長日記

    普通生物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